当前位置:学院网站>> 新闻信息网>> 媒体关注>>正文

“养大的孩子“为何留不住——《江西日报》要闻版采访报道我院毕业生就业情况

作者:邓志勇┆点击: 7472次

      7月29日,《江西日报》采访报道我院毕业生留在新余工作情况,以下是报道全文:

“养大的孩子“为何留不住
Http://www.jxnews.com.cn  2016-07-29 08:46  来源:中国江西网—江西日报
——新余市职校毕业生“孔雀东南飞“现象探析
 本报记者 邓爱勇
     622,新余市召开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本地就业工作调度会,这是新余市连续5年为“留人”专门开会协调。办学输送数十万名毕业生,最终本地企业却闹起了“用工荒”,近年来,新余职校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的比率仅为6%左右。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今年660名毕业生中仅有21人留下,一些学校毕业生全班“远走高飞”赴外地就业的现象十分常见。
    本地企业待遇低
    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就业办主任邓志勇似乎对此并不觉得奇怪。他拿出了一份本校毕业生就业回访调查表,这份标注为2014年3月的表格显示,该校45名毕业生入职江苏镇江一家新能源企业半年左右后,平均工资为每月3900元左右。邓志勇介绍,如他们在新余当地企业就业,则工资一般为2500元至3500元左右。江浙等沿海发达地区最低工资标准高于新余,且两地企业计算每小时加班工资标准也存在一倍的差距,新余企业在“抢人”时自然败下阵来。
    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蓝领技术人才,但多名曾经留在新余工作、最终又选择外流的职校毕业生表示,感觉自己被当作普工看待使用,体现不出技术和专业优势。记者查阅多家职业院校发布的招聘信息后发现,本地企业拿出的岗位中,无专业、学历等条件限制现象较为普遍。有毕业生对此抱怨:这样的企业和岗位能好到哪去?岗位区分度不高,技术含量较低,导致不少毕业生流出企业。相比较而言,沿海发达地区招聘企业岗位的专业和学历区分较为明显,且注重轮岗锻炼,为毕业生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空间。邓志勇提供的另一份毕业生回访表显示,2014年10月,该校32名就业于北京一家光热企业的毕业生,工作时间不足1年,大部分人已成为光伏试制员,占据了关键的技术岗位。
    新余市教育局职成科科长易健儿认为,部分本地企业缺乏人力资源管理长远规划。企业一旦遭遇生产经营不景气,入职不久的职校毕业生往往是首轮裁员对象,影响到毕业生进入该类企业就业的积极性。同时,企业没有构建明确的职校毕业生晋升通道,导致毕业生对企业长期发展的信心不足。
    近年来,新余市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合作模式,但多所职业院校负责人表示,双方合作还停留在初级水平,企业因种种原因不愿提供相应的物质、资金支持,理论实践互动等深层次合作难以开展,也影响到校方向本地企业推荐毕业生的积极性。
    邓志勇也表示,仅仅将本地企业招人难全部归咎于企业并不公平。事实上,如今的高职毕业生大多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,他们要求工作轻松、不上倒班、不上生产流水线等个性化就业观念突出,企业难以满足。
    不找市长找市场
    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园区企业招工难的矛盾,新余市今年出台奖励办法,鼓励院校毕业生留在新余就业创业。依据规定,市内外高校、职校和技校推荐当年的毕业生到本市企业就业,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,实际在企业工作6个月以上的,按每推荐1人奖励120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;推荐在校学生到本市企业短期用工(顶岗实习),与企业签订用工协议,且实际在企业工作2个月以上的,每推荐1人奖励300元。为此,新余市每年安排了800万元政策奖励财政预算资金。
    新余市多所职业院校负责人认为,从长远来看,解铃还须系铃人,一纸文件、一个指令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邓志勇表示,政府像媒人,努力撮合企业和学校这对“恋人”,但如果双方谈不拢,旁人急也没用。他认为,在解决用人难题的角色分配上,不应是政府大包大揽、企业坐等服务、学校使不上劲的格局,要充分依靠市场配置资源,以企业竞争实力赢得用人争夺战。政府定位明确了,可以考虑抽出精力和资金,建立完善校企信息沟通平台,促进双方就用工需求、专业设置等提前做好对接,避免沟通不畅。
    邓志勇还建议,企业要根据长期经营发展战略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,将人力资源成本纳入企业的战略管理成本中,并设立校企合作发展基金,加大对合作院校的支持力度,从而保证企业中长期的人力资源需求。同时,科学使用人才,对各岗位的匹配要求做出明确规定,做到岗位与技能适配,并建立科学的晋升机制。在设立薪资体系和激励机制方面,新余企业尽管还不能提供和沿海等发达地区相同的待遇,但要从员工职业规划发展、情感归宿、企业文化等方面下功夫,让员工看到发展前景,感受温馨与关怀,体会到自身的存在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