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学院网站>> 新闻信息网>> 媒体关注>>正文

“中山奇迹”是这样创造的

作者:新余市政府办┆点击: 7586次

“中山奇迹”是这样创造的

——来自江西中山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的报道

  江西中山电子计算机学校是江西省内办学最早的以电子、计算机职业技能教育为主的职业学校之一。办学10年来,学校从无到有,由弱变强,从租赁办学到拥有现代化校园,在校生由当初的102人发展到现在的1.3万余人;学校现有南、北两大校区,开办上饶信州理工、广丰电子计算机两所分校,占地面积220亩,校产近亿元;毕业生就业推荐率一直保持在98%以上,为社会输送了1.5万余名应用型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,连续四年保持着江西省最大职业中专规模,创造了江西省职业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——“中山奇迹”。为此,记者走进了江西中山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,探寻其迅速崛起的“奥秘”。
   致力培养复合型人才
   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人才,就是职业教育的最大成功。该校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观,引导学生健康成长。在长期的德育教育实践中,学校总结出一整套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方法,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行细化分解,量化考评,天天打分,张榜公布;对学生就业推荐实行“操行分一票否决制”,凡操行不及格的学生不得毕业,必须重修。
   有资料显示,目前我国职业高级技工、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量的3.5%。高技能人才的缺短,已明显制约着先进工艺设备的广泛有效应用。培养技能型人才已迫在眉睫,而职业学校更是责无旁贷。学校提出“轻松学理论,扎实学技能”的办学思路,提倡理论教学够用、管用为准,适当加大实践教学力度,突出技能教育,突出实验、实训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。为此,学校大量引进“双师型”教师,他们有的是工厂的高级工程师,有的是高级钳工、电工、模型工,有的是企业的经济师、会计师。这些能工巧匠采用“师傅带徒弟”的方式,手把手地教,深受学生的欢迎。此外,学校加大以“凭证促学”为核心的教学创新,形成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的教学机制,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资格认证考试,从而使学生在拿到学历证书的同时,也拿到了一张市嘲通行证”。
   教学质量的提高,关键在教师。为此,学校制定教师招聘专家评审制度、五级五评考核考评制度和业务进修制度,以此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。为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教学水平,学校还特别制定学生考评教师实施办法,考评不合格的教师一律淘汰。
  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
  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,重视毕业生推荐就业服务工作,是对毕业生、家长乃至社会负责的具体体现。
   办学10年来,学校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上百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。香港至高、中山宏基、长城电脑等2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该校设立了一线技术员工、后备干部培训基地,每年定期到校现场招聘员工。这些企业通过与学校共同设置专业,安排教学计划和实训大纲,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。学校则经常派出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学习,熟悉生产经营管理,掌握生产工艺技术,实现校企双方良性互动发展。
   与此同时,开办企业冠名班,变学校单向育人为校企双方共同育人。学校先后开办“欣强班”、“宏基班”、“富士康班”等8个企业冠名班,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2000余人。企业冠名班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、教学计划,共同承担教学及实习任务,对学生的学习、技能共同考核。
   为及时了解市场供求信息,把握人才需求的最新动态,学校1996年就在深圳、上海、厦门等人才需求旺盛的经济发达地区设立了就业办事处。办事处除向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外,深入企业找教育培养订单是其重要职责。办事处找到的订单源源不断地反馈到学校,使毕业生不出校门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。
   不断探索持续发展之路
   思路决定出路。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,其管理机制也与时俱进,不断创新。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,逐步将学校产权与学校管理相分离,学校的创办者则逐步脱离学校的日常管理。同时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,在决策、管理、服务的各个环节,认真倾听每一位教职工的心声,积极采纳每个合理化建议。学校还十分注重发挥职工代表大会、党委、工会等组织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,像教职工的工资、福利改革、学校发展规划等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。
   近几年,民办院校“宽进”政策导致学生难以管理,一直桎梏着许多民办院校的可持续发展。针对这一客观实际,学校在管理过程中,,将企业中的“5S”(整理、整顿、清扫、清洁、修养)管理理念引入学校,并结合自身特点,在“5S”的基础上增加“安全”、“节约”两项作为全体师生的日常行为规范,创造性在全校大力推行“7S”活动。这项活动的开展,大大促进了学校的各项管理,提升了校园形象,从而构建了一个奋发向上、文明守纪、明礼诚信的和谐校园。